科研简报2009年第3期

来源: 时间:2009-04-02 点击数:

科研简报第3期(总第19期)

我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工作结束

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主要围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主题,探索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思路理念、标准条件、体制机制、实践模式和经验案例,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问题,突出“小、精、实、新”特点,深化、细化、量化,研究成果要公开发表和产生实际效用。本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共发布了十三个领域的项目指南,涉及: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教育发展战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技术与传播、民族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等学科领域。

我校共申报了11项,其中教师教育学院4项,民师院3项,外语系、计算机系、物理系、科技处各1项。

 

 

我校教师教育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合作国家科技基础专项课题

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李美华、赵慧莉两位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签约合作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专项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子项目“青海省儿童青少年发育特征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工作,该合作项目协议经费6万元已经全部到位,项目完成时限为2008.12-2009.12

 

 

日元贷款设备极大改善了我校的艺术学科办学条件

我校艺术学科中的音乐与艺术设计专业,其教学活动对教学设备极为依赖。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在办学过程中该学科存在的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而随着2009年日贷项目第九包(音体美类设备)的到位,经过学校科技处组织测试、验收,现音乐学科的31架钢琴,美术学科中艺术设计专业的21部数码相机、5台计算机已全部安装到位,使得该类学科设备的更新淘汰率达到72%,一举根除了设备制约教学的问题。

 

 

我校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结束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相关重大战略举措。2009年,教育部社科司设立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校于200931-27日组织了该类项目的申报工作。全校共申报了3项,均为管科系教师所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结合我校学科背景摘录的部分内容之一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1、环境领域

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环境变化合作能力。在要求整体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环境科技创新提出重大战略需求。

  发展思路:(1)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2)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流域水环境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典型生态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3)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重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环保装备及仪器设备,加大国产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4)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全球环境公约履约对策与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研究,开发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及履约能力。

  优先主题:

  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重点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突破城市群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

  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重点开发岩溶地区、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农牧交错带和矿产开采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草原退化与鼠害防治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沿线和复杂矿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的技术支持模式,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

    2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思路:(1)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2)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重点解决信息技术产品的可扩展性、易用性和低成本问题,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视和加强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和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4)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优先主题:

  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重点研究开发金融、物流、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网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重点开发高性能的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在可扩展、安全、移动、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开发智能终端和家庭网络等设备和系统,支持多媒体、网络计算等宽带、安全、泛在的多种新业务与应用。

  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重点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3农业

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作物育种和高效生产、畜牧水产育种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复合经营,在确保持续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2)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3)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重点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技术及精准作业技术装备,发展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促进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农林生态环境质量。(4)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优先主题:

  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贮藏加工技术与设备。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农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沼气电站设备、生物基新材料装备等。

  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与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开发环保型竹木基复合材料技术。

  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有害生物检测预警及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体系;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温室设施及配套技术装备。

  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重点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及设备,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及虚拟农业技术。

  现代奶业

  重点研究开发优质种公牛培育与奶牛胚胎产业化快繁技术,奶牛专用饲料、牧草种植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奶制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研讨会”

征文通知

 

  “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虽然并非由中国学者首创,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19801990年代的提出和发展,则确乎是中国文艺理论学者的创造。在世纪之交,在对文学的本质界说上出现热烈争议,其中关于文学是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不是审美意识形态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质疑、争议和探讨已经成为文艺学界论争的一个焦点。对“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是有益的。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几年关于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使得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有了日渐深化的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和探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拟举办“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研讨会”。研讨议题主要包括: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界说?

  2、文学是不是一种意识形态?

  3、文学的本质是不是审美意识形态?

  4、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意识形态的界说及其功能?

  5、如何理解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主义的关系?

  6、如何理解审美意识形态与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

  会议时间为200966日至7日两天,会议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内。欢迎对此议题感兴趣的学者参加。

有意参加者请在515日前将会议论文寄至: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陈太胜收(100875)。或用电子邮件发至:wenyixue@bnu.edu.cn.。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将组织专家在对会议论文进行评审后决定与会名单,并在520日前寄发会议正式通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2009323

 


联系: webmaster@qhnu.edu.cn 青ICP备020070号 Copyright@ 2019 青海师大科研处 版权所有 本页由青海师大科技处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