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冬给措纳湖区古人类活动及环境背景研究

来源:科技处 时间:2020-04-16 点击数:

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史前人地关系对于理解古人类在青藏高原适应和生存的过程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冬给措纳湖位于青藏高原高原东北部,由于受工作条件及材料限制,一直以来该区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开展有限,未进行系统的石器类型学分析和年代学研究,并且缺乏针对考古遗址剖面的年代学和环境指标研究,对冬给措纳湖区古人类活动的时代、文化特征、生业模式及其环境背景等认识不足。

我校地理科学学院侯光良教授团队成员对编号DJCN 3-2-2火塘遗址和剖面研究结果显示:(1) 在遗址中发现10处火塘,火塘炭屑测年显示先民活动年代为5.4-5.0 ka BP,与石器地层OSL测年结果较为一致(5.5 ka BP);遗址中还发现256件石器,其中包括石片56件、细石核7件、细石叶55件、石叶12件、工具10件和残断品116件。根据石器类型的功能分析,该遗址是一处季节性、使用时间较长的石器制造、食物加工与消费、生活用品制作与宿营的中心营地。(2) 炭屑、磁化率和真菌孢子揭示湖区人类活动始于5.8 ka BP5.6-5.5 ka BP达到鼎盛,此后先民活动强度逐渐减弱。花粉分析揭示当时气候温暖偏湿,植被为高寒草原;前人研究资料显示湖泊在5.8 ka BP可能因为地震由咸水转变为稳定的淡水湖,与本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先民活动时间十分吻合,反映该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十分密切。(3) DJCN 3-2-2剖面所记录的冬给措纳湖区的先民应代表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后一批纯细石器狩猎采集者,其后本区细石器狩猎采集在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向新石器过渡,并在二者过渡的共和盆地一带形成了具有鲜明土著特点且受马家窑文化强烈影响的地方新石器文化—宗日文化。

该研究工作首次系统性的研究了冬给措纳湖区考古遗址及其剖面,填补了该区域史前人类活动年代的数据空白。将真菌孢子这一研究方法引入青藏高原环境考古学领域,为解读冬给措纳湖区乃至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生业模式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推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史前人类活动的研究。本研究第一作者高靖易,研究成果以“Prehistoric human activity and its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in Lake Donggi Cona bas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为题发表在《Holocene》。

文章链接:https://doi. 10.1177/0959683619895583



联系: webmaster@qhnu.edu.cn 青ICP备020070号 Copyright@ 2019 青海师大科研处 版权所有 本页由青海师大科技处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