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通知

来源:科技处 时间:2017-03-23 点击数:

各相关单位: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现将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宗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多出优秀成果,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资助对象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汇编和学术含量较高的工具书等。国家社科基金26个学科,包括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涉密成果除外)三个单列学科均可申报,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

三、资助经费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强度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致相当,一般为20万元(含成果出版费用)。申请人根据此资助强度及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的资助金额。

四、申报条件

1.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

2.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需完成80%以上(退休科研人员申报的成果完成比例不低于60%),并且是尚未出版的中文学术专著或学术资料汇编、工具书等。少数民族文字成果需附规范汉字稿。

3.申报成果须政治方向正确,学术上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达到本学科领域领先水平。申报成果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4.申报成果需由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或国家规划办指定的出版社(名单附后)书面推荐,推荐者承担相应信誉责任。已签订出版合同的成果需由相关出版社推荐申报。退休科研人员申报的成果可由一至二名专家推荐。

5.同一申请人一次只能申报一项成果。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成果不属于基础研究类学术专著,包括:非学术研究的通俗读物,应用性研究成果,论文及论文集、研究报告、教材、软件、译著等;

2)成果完成不足80%(退休科研人员申报的成果完成不足60%);

3)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报告通过后不满2年,或虽满2年但未作较大修改(以博士论文或博士后研究报告为基础的成果申报后期资助项目,需提交论文或研究报告原文,并附详细修改说明,注明申报成果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或未提交答辩的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报告;

4)成果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严重不符合学术规范;

5)推荐意见不符合要求;

6)已出版著作的修订本,或与申请人本人出版著作重复10%以上;

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成果;

8)同年度以内容相同或相近成果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

9)申请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尚未结项(以上项目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材料);

10)不同意由全国社科规划办统一安排出版。

五、申报办法

通过同行专家推荐或出版社推荐,由个人申报。具体程序如下:

1.填写申请书和申报信息汇总表。申请人登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项目管理—项目申报与结项—后期资助项目”栏目),下载《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请书》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用计算机填写。将填好的申请书(一式2份,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和申报信息汇总表(电子版),连同申报成果交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盖章。

2.准备申报材料。包括:(1)申请书3份;(2)《成果介绍》活页一式6份;(3)申报成果6套(申报书稿字数在80万字以上的,同时报送6套书稿和6份成果概要,成果概要包括2万字左右的成果内容介绍,以及全书目录和参考文献)。书稿和成果概要均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成册,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申请人姓名和单位等信息;(4)申报成果参加过以往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需附详细的修改说明;(5)电子光盘,需包含申请书、书稿、成果概要、附件、申报信息汇总表等所有申报数据,光盘上请标明申请人姓名、单位及学科分类。

   六、申报时间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继续实行集中受理申报,一年评审一次。申报材料请于43日前将报送科技处,逾期不予受理。

所有相关材料请登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项目管理—项目申报与结项—后期资助项目”栏目)下载。

 

                                   科学技术处

                                 2017320

联系: webmaster@qhnu.edu.cn 青ICP备020070号 Copyright@ 2019 青海师大科研处 版权所有 本页由青海师大科技处制作维护